《次北固山下》同步练习及答案
栏目:初中诗歌阅读时间:2020-05-26
《次北固山下》 一、常识填空 1 、《次北固山下》从诗的体裁看,它是一首 五言律 诗,从表达方式看,它是一首 抒情 诗。 2 、《次北固山下》这首诗作者是 王湾 ,是 唐 代诗人。 《次北固山下》
一、常识填空
1
、《次北固山下》从诗的体裁看,它是一首
五言律
诗,从表达方式看,它是一首
抒情
诗。
2
、《次北固山下》这首诗作者是
王湾
,是
唐
代诗人。
二、用
/
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:
客路
/
青山外,行舟
/
绿水前。潮平
/
两岸
/
阔,风正
/
一帆
/
悬。
海日
/
生
/
残夜,江春
/
入
/
旧。乡书
/
何处达?归雁
/
洛阳边。
三、按要求写出诗句
1
、《次北固山下》这首诗的颔联是:
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
2
、《次北固山下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: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。
四、探究提高
1
、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?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?
初春。青山、绿水、潮平、风正、江春
2
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
?
思念故乡。
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。
3
、想象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”是怎样的情景,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?
“
阔
”
是潮平的结果,春潮涌涨,江水浩渺,放眼望去,似乎江面与岸齐平,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。
“
悬
”
是端直高挂的样子,风
“
正
”
表明顺风,同时又是和风,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。
4
、“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”一联,历来被人称道。请选一个角度,作简要分析。
(
1
)在描写景物、节令之中,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。
(
2
)表现了时光匆匆,光阴荏苒。
12.
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(2
分)
⑵请你描述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”展现的画面,并揭示其中蕴含的高中.初中阅读答案哲理。(3
分)
参考答案: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
12.
⑴
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、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。
(2
分)
⑵示例: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,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,旧还未过去,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。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(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)的自然规律。
(3
分)
26
.
“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
”
一联历来脍炙人口,
“
生
”
和
“
入
”
用得很妙,请说说妙在何处。(
2
分)
答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
26
.
“
生
“‘
入
”
采用拟人手法,将
“
日
”
和
“
春
”
人格化,赋予它们人的情感(
1
分)无意说理,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(
1
分),或者揭示了大自然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,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一、常识填空
1
、《次北固山下》从诗的体裁看,它是一首
五言律
诗,从表达方式看,它是一首
抒情
诗。
2
、《次北固山下》这首诗作者是
王湾
,是
唐
代诗人。
二、用
/
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:
客路
/
青山外,行舟
/
绿水前。潮平
/
两岸
/
阔,风正
/
一帆
/
悬。
海日
/
生
/
残夜,江春
/
入
/
旧。乡书
/
何处达?归雁
/
洛阳边。
三、按要求写出诗句
1
、《次北固山下》这首诗的颔联是:
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
2
、《次北固山下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: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。
四、探究提高
1
、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?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?
初春。青山、绿水、潮平、风正、江春
2
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
?
思念故乡。
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。
3
、想象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”是怎样的情景,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?
“
阔
”
是潮平的结果,春潮涌涨,江水浩渺,放眼望去,似乎江面与岸齐平,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。
“
悬
”
是端直高挂的样子,风
“
正
”
表明顺风,同时又是和风,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。
4
、“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”一联,历来被人称道。请选一个角度,作简要分析。
(
1
)在描写景物、节令之中,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。
(
2
)表现了时光匆匆,光阴荏苒。
12.
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(2
分)
⑵请你描述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”展现的画面,并揭示其中蕴含的高中.初中阅读答案哲理。(3
分)
参考答案: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
12.
⑴
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、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。
(2
分)
⑵示例: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,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,旧还未过去,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。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(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)的自然规律。
(3
分)
26
.
“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
”
一联历来脍炙人口,
“
生
”
和
“
入
”
用得很妙,请说说妙在何处。(
2
分)
答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
26
.
“
生
“‘
入
”
采用拟人手法,将
“
日
”
和
“
春
”
人格化,赋予它们人的情感(
1
分)无意说理,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(
1
分),或者揭示了大自然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,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- 下一篇:诗歌鉴赏《春夜洛城闻笛》附答案
- 上一篇:陶渊明《归园田居(其三)》阅读答案
相关初中诗歌阅读
-
无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