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方法网
首页 > 初中阅读 > 初中散文阅读 > 《心中的芦苇》阅读答案 >

《心中的芦苇》阅读答案

栏目:初中散文阅读时间:2020-05-26
心中的芦苇 ① 记忆中,有一片茂密的芦苇。她像自由的精灵,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,独守江畔一方瘠土,筛风弄月,潇洒倜傥。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,密密的芦花像 心中的芦苇
  

记忆中,有一片茂密的芦苇。她像自由的精灵,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,独守江畔一方瘠土,筛风弄月,潇洒倜傥。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,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,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,醉倒了金风,醉倒了诗人。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,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,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,还有一分清高,一分落寞,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,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。
  

芊芊芦苇,在滩涂上扎根,无拘无束
;
在纤桥旁摇曳,蓬蓬勃勃。从苍翠的湖绿,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,却依旧亭亭玉立,倩影婆娑。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,静候白霜降临,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,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,也依旧洁白光泽,充满蓬勃的张力,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。
  

这白发苍苍的芦苇,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,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。像衣香鬃影的女子涉水而来,从古代,从《诗经》,
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

遂成千古绝唱。泅流中,弄篱荡舟的少水手,采兰撷芷、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,映衬着茂密的芦苇,成了三千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。
  

倘若寄身木筏,去溯芦苇之源,那么,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。你也会发现,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。
  

易水之滨,高渐离击筑,悲凉的旋律中,荆轲告别燕太子丹,踏上刺秦的不归路,他身后的芦花,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。乌江之畔,四面楚歌,西楚霸王柔肠寸断,在

虞兮虞兮奈若何

的哀叹声中,虞姬挥动长剑、裙袂飘飘,作最后的生命之舞。在她倒下的地方,雾茫茫,一片绢素,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。汨罗江边,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,掩涕叹息,仰天长问。佞臣专权,楚王昏庸。居庙堂,不能为民解难
初中.高中阅读答案;
谪乡野,不能替君分忧。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,奔突于胸,使诗人纵身大江,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,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。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祟敬和思念,投入历史的长河,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。
  

真正拥有芦苇,是在大学时代。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
——
那里,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,向着远处缓缓铺开。流苏似的芦花,像云,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。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,小鸟在苇丛中呢喃,还有几声蝉鸣,几声虫唱。宁静,温和,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。倘是周日,阳光暖暖地流泻,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,轻轻放人江中,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。更多的时候,我一卷在握,于芦花下,和屈子同愤,跟太白同醉,与东坡同发少狂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,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、痛苦、孤独、浓醇、率真和苦涩。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,犹如滴血的利刃,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,咽下,宁可肝肠寸断,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,轻轻地说,往事如烟啊
!
  

人是孱弱的,就像一根芦苇,但人又是坚强的,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,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,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:

思想形成人的伟大。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,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,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。

  

这根能思想的芦苇,就是你,就是我
……
  
1.
作者记忆中的芦苇有怎样的特点
?(3

)
  
2.
联系上下文回答
,


自然段中
“……
成了三千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

是什么意思
?(3

)
  
3.


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
? (2

)
  
4.
像芦苇一样因自身悲凉而引起千万人思念的历史人物很多
,
你了解的还有哪些
?
请列举二例并用简要的话概述其事迹或对人物作简要评价。
(4

)
  
5.
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法
,
它赋予

芦苇

怎样的意义
? (2

)
参考答案:
  
1.
茂密

潇洒倜傥

随意散逸

单纯清淡

无拘无束

蓬蓬勃勃
  
2.
是说芦苇苍苍的景色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们的美好联想,使之成为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,芦苇出现的境界成了文学作品的美好意境,芦苇们引发的无穷想象被写进了文学作品成了文学作品的内容。
  
3.
过渡作用
  
4.
戚继光
——
英勇抗倭
;
岳飞
——
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完整
;
杨靖宇
——
为抗日英勇献身等等
  
5.
在作者笔下,芦苇成了人的象征。
8、
根据文章内容,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括号内,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
“A


“B

两处。
(2

)
A
处:
_______
   
B
处:
_______
9
、第⑤段作者展示了两个典故
(
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
,
每个少于
8
个字
)
并完成相应内容。
(
两题中任选一题。(
4

)
⑴典故一
_____________

写出此典故的有关诗
_______________
,_________________

⑵典故二
_____________

写出此典故的有关诗句
_______________
,_________________

10
、揣摩下面各句,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。
(4

)
⑴她像自由的精灵,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,独守江畔一方瘠土,潇洒倜傥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⑵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,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,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1
、请简要概括第

段内容。
(2

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2
、俗话说:

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

,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?说说你的理解。
(3

)

参考答案: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
8

A
摇曳
B
弥散

9

(1)
荆轲刺秦王

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返


2
)屈原恨投汩罗江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

10

(1)
这句话很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虽处恶劣环境,但却以有保持超然独立的品性和气节。


2
)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,但人却是有思想、坚韧的。
11




在大学时代对芦苇的感悟。

12
、作者心中的芦苇象征着人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思想、韧性及坚强。作者赞美心中的芦苇也就是赞美心中的理想。

相关初中散文阅读

推荐初中散文阅读

重点栏目推荐

初中记叙文阅读 初中说明文阅读 初中议论文阅读 初中散文阅读 初中诗歌阅读 初中文言文阅读 初中课内阅读 初中名著阅读 初中小说阅读 初中阅读指导
学习方法网 电脑版

© 2017 学习方法网-提供各种学习方法!

顶 ↑ 底 ↓